专业化

规模化

产业化

无公害

咨询热线

13702770693

首页->养殖技术->白蕉海鲈的养殖技术

白蕉海鲈的养殖技术

发布者:未知 发布时间:2018-02-27 14:53

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地处珠江口,特有的咸淡结合水质,是我国最大的海鲈养殖基地。

    一、海鲈的生物学特性

    海鲈又称花鲈,七星鲈,为凶猛肉食性鱼类,摄食性强,贪食,以鱼虾类为主要食物。人工养殖鱼苗培育期间以鲜杂鱼浆拌鳗鱼粉驯食,到鱼苗5~6厘米后,可逐渐增加配合饲料,减少鲜杂鱼比例,直至全部转为人工配合膨化饲料。

    海鲈属广盐性鱼类,随着人们的淡化养殖,在0~34‰条件下均可生长,最适生长盐度范围2‰~20‰,低于2‰和高于20‰条件下生长发育变慢。耐温范围0~38℃,最适生长温度25~30℃,在12℃以下或28℃以上摄食强度减弱,7℃以下几乎停止摄食。海鲈耐低氧,但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为达到高产目的,要求溶氧在4毫克/升以上。

    二、养殖技术

    1、池塘条件与放苗准备

    (1)池塘的准备:池塘应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,进水口不能低于水面,排水口通常设置在进水口的对面,鱼池的最低处,并兼有排污功能,进水渠与排水渠分开,避免交叉污染。海鲈养殖池塘一般不小于5亩,以8~12亩为宜,若太小水质容易恶化,水体稳定性、缓冲性差。根据目前生产水平,池塘水较深,单位面积水量大的可增加养殖密度,提高鱼产量,但水过深,则下层浮游植物量少,光合作用弱,池底有机物质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增多,池塘水深以1.6~2米为宜。

    (2)消毒:放苗前半个月左右需休整养鱼池塘,排干水,消除过多淤泥,平整池塘,池底四周统一设有坡度,以避免死角。一般采用生石灰150千克/亩或漂白粉20毫克/升,带少量池水消毒,消毒后暴晒2~3天即可。

    (3)围网:根据鱼苗生长的大小提供适宜的水域空间,使饵料得到充分利用。按照自己池塘的形状及鱼苗多少划分不同的区域,一般可将池塘划分为3个区域,按照围网面积由小到大以1:2:4比例来建造。建立围网时一般采用直径6厘米木桩竖直插入池塘里,深度约25厘米,木桩按池塘划分进行建造。

    先将渔网绕着木桩围好,然后将渔网的上端结实的绑在木桩上,避免渔网松动下落,鱼苗逃脱,最小区域网高度约1.5米左右,其它区域2米左右,网底用泥土覆盖上面,保证网缩紧绷直。

    (4)培水放苗前7天开始培水、增肥,第一次注水0.8~1米左右,一般采用含氮较多的有机肥全塘泼洒,分3~5天完成,第一次1千克/亩,以后逐渐减少,最终施肥总量为3千克/亩即可。

    2、鱼苗选择与培育

    (1)鱼苗选择:每年12月初至次年3月为放苗时间,鱼苗基本是在福建孵化并淡?化后直接运到斗门用网箱暂养出售,选苗时注意鱼苗规格,品质纯正,健康无病,规格整齐,游动活泼,一般2~3厘米,谨防“黑身”鱼苗,该鱼苗运输成活率低。

    (2).鱼苗放养:放养时间上午10点至13点为宜,此时氧气比较充足,开动增氧机,用水桶盛装鱼苗放入水中,使鱼苗缓慢游进围网。放养后下午5点开始喂食,开始用水蛛或鲜杂鱼浆拌鳗鱼粉投喂,鱼浆尽量打匀。一天后开始驯食,采用少量多餐原则,上午7点至下午6点,每小时投喂一次,投喂量为鱼体重20%~50%,随着鱼体增长,每天3~5次,合理适量,防止过量造成水质污染。

    到鱼苗5~6厘米时可以逐步转投喂膨化料,鱼苗阶段喂料要适当添加防肠炎类药。鱼苗逐步长大后撤掉最小渔网,注入新水提高水位,达到1.5米左右。养殖2~3个月后称为中鱼,撤掉所有围网,进入大塘,一般养殖密度为8000~10000尾/亩。

    3、养殖管理

    海鲈养殖遵循“四定”原则,其摄食凶猛,不宜过量投喂,一般以八成饱为宜,减少肠炎等病害发生,避免水质恶化。养殖期间每天投喂两次,高温炎热季节,一般投喂时间为早上6~7点和下午6~7点,保证最适摄食温度,提高饲料利用效率,如遇台风、连续阴雨天应适当减少投饵量。

    为达到高产目的,保证充足溶氧是必要条件,根据海鲈密度酌情配备增氧机,一般每2亩配备一台1.5千瓦增氧机,晚间做好巡塘工作,及时开动增氧机,防止浮头造成损失。若经济条件允许,还可使用耕水机,改善水质,具有环保功能。定期施放微生态制剂,有效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,保持良好水质。养殖期间做好消毒与杀虫工作,一般每15~20天消毒一次,频率视天气和鱼吃食情况而定。投饵时仔细观察海鲈摄食情况,注意有无不规则游动鱼,大量发病前鱼游动活力减弱,此时也是预防鱼病的最佳时期。

    海鲈捕捞期一般为春秋两季,每年10~11月为捕捞高峰期,近几年,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成的1龄鱼全程饵料系数在1.4~1.5,次年春季出鱼饵料系数为1.5~1.6,目前海鲈加工产品远销我国北方及日韩市场,利润颇丰。

    三、海鲈常见病害防治

    1、鲈鱼出血病:体表两侧、鳍条、鳍基充血、出血,解剖肠壁充血,预防一般需做好养殖前鱼塘清理、消毒工作,发病初期采用维生素K3粉拌饲料投喂,用量为100千克饲料+500克K3粉。

    2、弧菌病:眼球突出,从头到鳃盖出血,或体表发红、糜烂,胸鳍、腹鳍基部出血,或体表出血、掉鳞,背鳍溃疡;预防方法,降低养殖密度,提高饵料质量。治疗,聚维酮碘稀释10~20倍全池泼洒,每亩250克。

    3、肠炎:病鱼食欲低,腹部膨胀,肛门红肿,轻压有黄色粘液流出,全年均可发生。预防措施是不要投喂变质的小杂鱼。治疗方法:按每100千克饵料加入300克呋磺合剂,连续投喂3~5天。

    4、车轮虫、斜管虫、聚缩虫病:多发生在中间培育阶段鱼的体表和鳃丝。症状为鱼体消瘦,体色变黑,口端糜烂,一年四季均有发病。预防上多采用大量换水,改良水质。治疗可用0.7~1毫克/升的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(5:2)全塘均匀泼洒,或用20~25毫克/升的福尔马林全塘泼洒。寄生虫容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,所以杀虫后一般要消毒。

    5、氨氮中毒:高温天气时,水中的氨氮/亚硝酸盐高,致使鲈鱼缺氧中毒死亡。主要症状:鱼群全塘狂游不安,上下乱窜,鳍条充血,鳃丝暗红。防治方法:立即换水,注水时注意用木板把水挡散,以免直接冲起塘底污物加速鱼的死亡;每亩施放沸石粉10~15千克,中和水中氨氮;发病前注意用生物制剂预防。

    6、肝胆综合症:表现为摄食减少,逐步有鱼游水并出现不明死亡,解剖可见花肝、绿肝,胆囊肿大。主要原?因药物施放过量,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慢性积累,长期过量投喂和使用劣质饲料导致。预防为调控好水环境,科学投喂,定期使用保肝护胆类中草药和VC拌料投喂。